目錄
提供具體題目切入點
有些孩子之所以卡住,並不是因為「沒有想法」,而是他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,缺乏切入點,因此,在腦海中胡思亂想一番後,反而不知道該從哪個部分落筆。作為引導者,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提供「選項」,例如遇到「何等珍貴的幸福時光」時,先根據對孩子的了解,從興趣開始切入,比方詢問孩子「跟父母相處時,是否有感覺到幸福的片刻?」「跟同學一起玩耍時,是否有覺得很開心的時候?」簡單來說,就是提供更多的「標籤」,讓孩子知道可以從哪個面向著手,較不容易失去方向,實際上也是引導孩子「思考」的重要歷程。
讓孩子有可依循的結構
如果孩子很確定自己要書寫的內容,卻不知道該如何下筆,很有可能是他腦中的思考沒有足夠的語言作為支撐,導致他不知道該如何把想法有條理、有邏輯的寫下來。這時候,作為孩子的引導者,我們可以讓孩子們「借用」我們的語言,協助他把想法「說出口」。例如以適當的連接詞將想法串起來,或是協助孩子為文章進行「定框」,讓孩子比較知道該怎麼落筆。此外,如果引導孩子的框架能夠與孩子在學校學習「照樣造句」的過程相符,也能加強孩子對於國語應用的印象,是加強語感的重要練習!
讓孩子了解寫作步驟
最後,當孩子可以自行造句、也對題材有想法後,我們可以帶著孩子理解「作文的書寫原則」,寫作不只是一種表達的歷程,更是一種思考的工具,透過「起承轉合」的結構,實際上我們也在練習「表達觀點」、「羅列證據」、「整合想法」等能力。因此,我們可以先為孩子整理出大致上的想法後,告訴孩子「書寫的邏輯」,比方說「文章的第一段、第二段通常具有什麼樣的功能」、「寫作時該如何讓段落跟段落之間更連貫」,當孩子越來越了解寫作的基礎架構,他們的思路也會越來越清晰,漸漸累積出自己的思考與表達系統,這時孩子的寫作能力,就會有飛躍性的提升囉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