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文成績中等卻總抓不到考點,怎麼辦?

目錄

不懂怎麼面對考試

很多成績落在「中等」的孩子,其實在閱讀能力上並不差,但一遇到選擇題或段落題,就經常出現「每個選項都很像」的感覺,或是明明文章看得懂,卻總是選錯。這並不是理解力不足,而是「沒有學過怎麼作答」。我們經常觀察到,這些孩子其實很願意努力,但缺乏解題經驗與策略,導致他們在閱讀測驗中「用盡全力,卻沒有成果」。因此,我們的第一步,就是讓孩子知道:考試不是靠感覺,而是可以學會的方法。

提升「快速理解」的能力

所謂「看懂」,在考試中不只是大意理解,而是能在短時間內辨認段落的功能、主詞的立場與語氣的細節。舉例來說,一段描寫景色的段落可能隱含情緒轉折,一個「但」字後可能藏著考點轉向;又或者,一段人物描寫中出現的「沉默」、「皺眉」,其實正在鋪陳角色的選擇困境。這些細節,孩子如果不熟悉文體語感,很容易忽略。因此,我們會在平常練習中協助孩子圈出「關鍵詞」與「語標」,例如轉折詞、因果詞、強調語氣等,讓孩子不只是閱讀,更能在閱讀中「抓出邏輯」,建立閱讀的方向感。

訓練刪去法與語意比對

國文的選擇題,其實就是「語意細節的比較題」。出題者往往會設計幾個「幾乎正確」但藏著錯誤斷點的選項,來檢驗孩子是否能辨識細微的語意差異。因此,我們會訓練孩子從「刪去法」開始,一個選項一個選項核對文章原文,圈出「不符處」,並引導孩子說出理由。長期下來,孩子不只學會怎麼選,更學會怎麼判斷,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解題節奏與信心。當孩子知道「不是我不會,是我沒學過這個方法」,他們就會重新打開面對考試的意願,也開始知道:語文可以不是死背,而是有方法可學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