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想很多,卻寫不出來?

這是許多家長與孩子常見的卡關困境:

  • 明明腦袋有很多想法,但一坐下來要寫,就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。
  • 不是空白太久,就是寫出來的句子很亂、沒有邏輯,最後連自己都不確定在寫什麼。」

 

你們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會遇到這種狀況

這樣的問題很常見,孩子不是沒有東西可寫,而是沒有被教會怎麼從「感受 → 結構 → 表達」的歷程

這個問題通常出現在以下幾個原因:

  1. 孩子語感不足、語言量太薄,無法從閱讀中吸收表達形式與語詞結構
  2. 缺乏清晰的寫作結構與組織訓練,導致下筆時完全沒方向

而這一切,都不是孩子的錯,而是因為沒有人陪他一步步建構出語言與思考的橋梁

這個問題造成的困擾

孩子會覺得「我就是不會寫作文的人」,形成寫作自我否定

對孩子的影響

  • 開始逃避表達,不敢說自己的想法
  • 寫作變成只求交差、不再有情感或思考深度,語言能力長期停滯

 

常見 Q&A

  • 不是語感問題,而是結構與內容的轉譯沒訓練過。他可能腦中有想法,卻沒學過怎麼組織成段落。我們會從閱讀入手,教他怎麼把思緒排好順序,再逐句寫出有意思的語言,這就是「語言結構」。
  • 寫作是一種「表達自我」的方法,透過寫作,我們可以認識自己、思考世界,並將自己的觀點好好表達出來。我們始終相信:只要了解寫作的系統性原則,孩子就不會迷失於空白的稿紙之中,而是會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確實且有效的表達清楚。

入門、基礎寫作課

看更多有效帶領孩子建立閱讀習慣、引起閱讀與寫作的興趣,陪伴孩子找到表達自己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