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寫作時總是抗拒,家長該怎麼辦?
- 最近更新時間:2025-11-07
- 分類:親子溝通
目錄
理解孩子的焦慮與抗拒源於挫折經驗
很多孩子一聽到「要寫作文」就皺眉、想逃跑,這背後其實是累積的挫折與無力感。他們可能曾經在書寫中被否定、曾經寫不出來卻不知如何求助,也可能從沒被鼓勵過去感受「寫完一篇文章」的成就感。與其急著要孩子「寫得對」,我們更建議家長先理解他「為什麼抗拒」,從共感開始,而非糾正。
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
對於寫作抗拒的孩子,我們常用的策略是「先說出口,再寫下來」。與孩子聊聊他今天遇到什麼有趣或不開心的事、他最近想什麼、在想什麼問題——從這些話語中,我們可以引導他整理邏輯、抓到表達主題,再慢慢轉化為簡單句子與段落。讓「寫作」不是抽象任務,而是「把剛剛說的話記下來」的自然延伸。
重新建立寫作的安全感與信任
孩子需要的,從來不是一句「你怎麼這樣寫?」而是一個「我陪你一起想」。我們觀察到,當孩子願意「寫第一句」,最常來自一個被理解的當下。家長不需要幫孩子寫作,但可以陪他釐清思緒、提醒他「你講得很好,那你覺得要怎麼寫下來比較清楚?」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孤單面對這張空白紙,他就更願意開始相信:「寫作,是我可以做到的事。」
